主页 > 知识博客 > 文章代写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

2025-08-14 15:25
来源:偏锋网络编辑部  作者:嘉甜 浏览量:

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

世界肝炎日:解码肝炎全周期管理指南,守护心“肝”远离炎症

世界肝炎日:别忽视这些求救信号,它们是肝脏拉起的“红色”警报

 

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,被称为“生命之塔”,亦是人体的“化学工厂”。它在帮助人体清除体内产生的毒素、代谢的废物以及药物毒性的同时,也时刻面临各种致病因素的威胁。一旦肝脏“受伤”,将出现毒素蓄积、代谢紊乱等严重后果。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来自偏锋网络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1) 

在我国,肝癌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,其中90%的原发性肝癌源于乙肝[1]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2022年我国新发肝癌病例已高达36.77万例,死亡人数达31.65万人,是第4大高发癌症和第2大癌症死亡原因[2]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我们:认识肝炎、保护肝脏刻不容缓。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2) 

肝炎的“家族”成员:不只是乙肝那么简单

肝炎,并不止我们熟知的乙肝那么简单。根据是否感染,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。那么,什么是病毒性肝炎,什么又是非病毒性肝炎呢?

1. 病毒性肝炎

在肝炎的种类中,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、乙肝、丙肝、丁肝、戊肝五种类型,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。

乙肝、丙肝、丁肝是较为常见的肝炎类型,也是病程较为复杂的类型。其中,全球乙肝、丙肝的患者超3亿人,且是肝硬化、肝癌及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死亡因素[3]。这两种肝炎类型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及性接触传播。

甲肝、戊肝则是一种急性传染疾病,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通常通过粪口传播。其中,戊肝的病情较为严重,孕妇易感染性极高,死亡率也非常高。

丁肝无法单独感染,需在乙肝病毒已存在肝内或同时侵入肝内时,才能建立感染。其传播途径也和乙肝相同,即通过血液、母婴及性接触传播。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3) 

2. 非病毒性肝炎

非病毒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肝炎、单纯性脂肪性肝炎、药物性肝炎、自身免疫性肝病,通常不具备传染性。通过细分它们的病因可以得知:

(1) 酒精性肝炎主要由大量饮酒所致,且当已经出现酒精性肝炎的病灶后,长期、过量饮酒,将引发肝硬化与肝癌的风险。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4) 

(2) 单纯性脂肪性肝炎主要由饮食不规律、暴饮暴食或吃大量高热高脂肪食物所致,当体内多余的热量没有及时消耗时,就会转化为脂肪附着在干细胞周围,从而形成脂肪肝。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5) 

(3) 药物性肝炎则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。当体内药物毒素过多无法及时清除时,就会导致肝脏受损,继而引发肝部炎症。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6) 

(4) 自身免疫性肝病则和自身免疫力有关,尤其是遗传易感染性是自身免疫力肝炎的主要病因,且多发于女性。

了解肝炎“导火索”,远离炎症困扰

肝脏一旦损伤,会引发身体不适,功能指标也会异常,进而导致肝炎。

诱发肝炎的病因有很多,其中病毒、酒精、药物等是常见的因素。此外,细菌、寄生虫感染、先天代谢异常,以及暴饮暴食、吃药过多、过量饮酒,都会加重肝脏负担,引发肝炎。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7) 

肝脏的“求救信号”:这些症状别硬扛

“肝炎-肝硬化-肝癌”有慢性肝病“三部曲”之称。只有及时遏制肝炎进展,才能减少肝癌发生。因此,一定要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隔离、早报告、早治疗,降低肝癌病死率。

虽然轻度肝炎的“求救信号”并不明显,但依旧有迹可循,比如当身体出现:食欲不振、恶心、皮肤发黄、肝区隐痛、腹胀、消瘦等情况时,可能就是肝炎发出的预警。这时,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体检肝功能。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8) 

医生会通过肝功能检测、病毒标志物检测(如乙肝两对半、丙肝抗体等)以及影像学检查(如B超、CT等)方式,来诊断是否患有肝炎。一旦确诊,应及时按照医生的叮嘱进行治疗。

预防大于治疗:这些预防小妙招请收好

接种疫苗: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。数据显示,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在90%以上。2020年,我国1~6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为5.86%,1~4岁儿童乙肝流行率降低到0.3%[4]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9) 

切断传播链: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注射和输血服务,避免共用医疗器械;针对患有乙肝的孕妇,可通过接受母婴阻断治疗,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。

注意饮食安全:避免饮用不良水源和未煮熟的食物,防止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。

避免和他人共用个人物品:保持个人良好卫生习惯,避免和他人共用餐具、毛巾、剃须刀等物品。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来自偏锋网络

 

养肝护肝,这些事情一定要跟着做

既然肝炎对人体的危害如此大,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肝脏呢?那就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:

切记饮酒勿超量:95%的酒精需通过肝脏代谢,超量饮酒将加重肝脏负担,造成肝脏损伤[5]

坚持锻炼:通过锻炼可减少肝内脂肪率,避免脂肪肝的形成,亦可保持合理体重。

合理饮食:多吃一些新鲜水果、绿叶素菜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保持大便通畅。

遵医嘱用药:是药三分毒,一定不要乱用药物,尤其是肝炎患者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
科普文章代写作案例|【世界肝炎日】科普肝脏“求救信号”,别让你的身体发动机告急(图10) 

肝炎认知误区:科学解答肝炎疑问

1. 乙肝妈妈不可以哺乳?

我国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》表示:新生儿出生的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,可以接受乙肝母亲的哺乳。

2. 不发病就不会传染

病毒性肝炎无论患者是否发病,只要检测出表面抗原为阳性,都具有传染性,非病毒性肝炎因本身不具备传染性,则不会传染。

3. 乙肝定期吃药无需定期做检查

乙肝患者并不是定期吃药就万事大吉。每一年或半年体检一次,及时、准确的了解病情进展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控制病情发展。

4. 脂肪肝不影响生活无需治疗

轻度脂肪肝需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控制病情,重度脂肪肝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用药,以免病情加重导致肝硬化、肝癌的情况发生。